淮北花鼓戏
作者: 未知 来源: 濉溪 发表于:2011-04-22 07:16:46 点击:

淮北花鼓戏

43e6c733654ff900ac4b5f3a.jpg

  淮北花鼓戏流行于苏、皖北部边界以内,至宿州、浍河以北这一较小区域,是极具民间特殊演唱风格的稀有剧种之一。据传溯源于明初,又有记载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。解放后,淮北及丰、沛、萧、砀地区的民间花鼓班有百余个。

 

  淮北花鼓戏演唱时无音乐伴奏,用锣、鼓、梆子击以节奏。常用板式有大颠板

、直板、小颠板等。擅演悲剧,唱腔如泣如诉,跌宕婉转,哀婉缠绵,低徊流转,句间以吸气浊音或衬音相连,若行云流水,连绵不断。尤其“寒调”,唱来如泣如诉,如哀如叹,别具一格,极富个性。民间向有“花鼓戏难学、难唱、又难听,听过三天,迷上就不轻”之说。它的唱腔保留了中华民族“歌言情”的原始风貌,充分展示了淮北地区妇女“哭言泣语”、“哀叹悲歌”的独特抒情方式和浓郁的地方特色。并且吸收了众多地方小调、民歌的营养,形成了宿州调、浍北调、口子调、寒板、货郎段调等丰富的唱腔曲调。它的舞台表演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戏曲“虚拟表演”的原始状态。所有情景纯用虚拟手法表现,男女演员可互扮各种角色行当。淮北花鼓戏传统剧目有《龙庆海吊孝》、《蜜蜂记》、《王二英盼楼》、《双锁柜》、《三打苏凤英》、《鞭打红桥》、《乾隆私访》等80余个。

 

  “花鼓大走场”是淮北花鼓戏最具特色的“绝活儿”。表现形式为男角背花鼓(称“鼓架子”)。在“盘鼓”和“八句子”中舞姿丰富多彩。女角头扎绣球,手舞长绸,脚绑垫子———穿“三寸金莲”绣花鞋。表演技术难度高,演员需有深厚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。“绑垫子”是淮北花鼓戏的一大独创。不仅是艺术美的创造,而且展示了中国古代妇女“裹脚”这一历史现象,在1990年应邀赴安徽怀远参加电视艺术片《虹》拍摄时,曾被美国艺术家们赞誉为“中国的民间芭蕾”,是一不可多得的活的历史史料。

TAGS:
上一篇:濉溪纺织画
下一篇:淮北琴书
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