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8

若以《金刚经》说:「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」因为实相无相,故有相的净土都属于界内,不属界外,那就是人间的净土或天国净土,而不是三界之外的佛国报土。 所以,古来即有大德以为西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7


中阴又叫中蕴、中有,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。所谓阴和蕴,是指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五种,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。阴是唐以前的旧译,蕴是唐以后的新译。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,所谓有,就是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8


近几年来,台湾,乃至其他华人地区,流行著一种婴灵信仰的传说。所谓婴灵,包括人工流产、胎死腹中,或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婴儿灵魂。据说,如果不予超度,他们便会以种种方式或现象,来危害其亲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9


所谓灵媒,在古代,男的称为觋(wizard),女的称为巫 (witch)。宗教学上称禁厌师(sorcerer)、医巫(medicine man)、术士(magician)。西伯利亚和北亚洲以及阿拉斯加等地,则称为萨满 (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1


佛教承认有神通的事实,凡夫可得五通,出世的圣人有六通,佛有三明六通。 所谓五通,一、能知过去世叫宿命通;二、能知未来世及现在的远处和细微处叫天眼通;三、能知他人的心念活动,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9


我们从某些佛教图像中,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三只眼的情况;也就是在两眼之间的眉心处,另开一眼。事实上,人类不可能有三只肉眼,所谓的第三眼,只是象徵;也就是在一对肉眼之外,另有心眼。心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4


授记(ryakarana )是佛教的专有名词,是十二部经的一种,它的意思是预告,是佛对于已发心的众生,预告其必将成佛者。本来在帝王制的时代,国王所生的第一个儿子,多半会被预定为王位的继承者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7


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说明佛的智慧和福德深浅大小,「无知即全知,无能即全能」。无知并不等于愚疑,无能并不等于无力。有和无是一体的两面,有存于无,无含容有;唯「无」能涵盖全体,「有」则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2


佛教的教法可以涵盖许多不同内容的层次,从民间信仰的层次、高级宗教的层次、哲学的层次以及到达实相无相的层次。 若从实相无相的层次而言,这是佛教的根本,也是佛教的基础,因为佛法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6

是的,有人作如此说,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。比如有人说,虚云老和尚遭受云门事件,拷问毒打,遍体鳞伤,几乎致死,是代全大陆的中国人受难。又有说某某大喇嘛或转世者因害某种痛苦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0


命相、星相以及风水地理,起源很早,以星相家的传说,可以推到太古以前,天地始成之时,也就是当宇宙存在的同时,就已形成了他们的原理。 以佛教的观点看来,对于命相、风水之术,既不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8


咒的作用应该是被肯定的;它是用特定的音符和特定的语句所组成的符号,代表著特定神明或佛菩萨的尊称和力量,从原始民族的宗教起即已发生。 咒语的出现,一般是透过所谓通灵者的媒介,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0


佛教不相信定命论,但是相信因果论。因果是可以改变的,过去已造的因加上现在的因,可以改变它的结果。但是佛说:定业不可转,重业不可救。所谓定业,是造了极大的恶业,如五逆──杀父、杀母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0


通常认为若要了解三世因果,必须藉宿命通知道过去,用天眼通知道未来,才能亲见三世因果。其实,这是似是而非的观念。 所谓三世,是指时间上的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可长可短、可近可远,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0


这是出于《法华经》的经句,是从发心的观点说。 佛教的灭罪理论和基督教的赎罪思想不同。基督教说,耶稣受十字架钉死就是代世人赎罪,凡是信他的人,都能免罪而成为无罪。但是又说,人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8


所谓带业往生,是净土行者的观念,但在净土经典里面,不曾出现过这样的名词。所以,数年前曾有密教的瑜伽士和显教的净土行者之间,发生了一场‘消业往生’和‘带业往生’的论战。不过,根据《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9


‘一心不乱’这句话,出于《阿弥陀经》,在《遗教经》中也说到‘制心一处,无事不办’。一心不乱的意思是属于修定的法门之一,又称念佛三昧,或称般舟三昧,或称一行三昧。在晋译《华严经》卷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7


原则上说,不杀生戒的重心在不杀人,所以,杀人是重罪,杀其他动物是轻罪。众生固然一律平等,但唯有人类能够造恶业(或称为黑业),而堕为鬼道或下地狱;也能修善业(或称为白业),而升天堂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6


「放生」典出于大乘佛经,盛行于中国内地,西藏亦然,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。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。所谓「吃它半斤,还它八两」;如果能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7


有人问起,做生意不能说实话,所谓老王卖瓜,自吹自夸,如果卖瓜的不说瓜甜,那就无人问津了。既然如此,佛教徒能不能做生意?做生意是否犯了妄语说谎的戒? 再有人问,学佛的人不应贪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7


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吗? 所谓感情,是指男女之间、亲子之间和朋友之间的关系,亦即爱情、亲情和友情。佛教徒仍是凡夫,不可能没有父母,也不可能没有朋友,而除了出家人之外,佛教徒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33


葬仪的进行,应该有诵经、念佛等佛事。但在中国现行的佛教葬仪中,出家人只管诵经,却不是葬仪的主体;因为葬仪中的家祭、公祭等仪式,均委由葬仪社派人司礼,佛事反倒成为一种点缀。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22

所谓佛事是学佛之事,弘扬佛法之事,主要对象是人。课诵、闻法、讲经、布施、持戒、修定、八正道和六波罗蜜,都是佛事。 但是在中国一般的民间生活中,并没有做佛事的观念。通常只是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14


依比丘戒及比丘尼戒而言,若以十方信施所供的常住物品,私自馈赠、取用,不论对象是谁、理由如何,均犯偷盗戒,而且是偷了十方僧物,至少也是现前僧物。所谓十方僧物,是属于十方所有、一切僧

发表于:2011-04-04 点击:60


这是常常被人问起的问题。也就是说在家学佛需要设置佛堂吗?如果需要,又应如何设置? 这要看各人的情况而定。如果住处很小,或者住于公家宿舍,与同事、同学等共住一室以及同住一栋房